隨著中美貿易戰(zhàn)的加劇,中國政府宣布對美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%的關稅,其中包括棉花這一重要的紡織工業(yè)原料,引起了棉價的動蕩,不少貿易商也轉而關注具有性價比的印度棉。
棉價自2016年4月見底以來,整體處于上漲的態(tài)勢中,而這與大周期背景下的全球去庫存密切相關。從歷史來看,全球棉花價格與庫存呈現(xiàn)強烈的負相關關系,即下降的庫存對應的則是一個上升的價格區(qū)間。
據(jù)美國農業(yè)部6月份發(fā)布的預測報告,2017/2018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672.8萬噸,2018/20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621.4萬噸;2017/2018年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629.4萬噸,2018/2019年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729.3萬噸;2017/2018年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為1920.4萬噸,庫存消費比為73.04%,而2018/2019年全球棉花期末庫存則降至1807.5萬噸,庫存消費比為66.23%。
相對于全球而言,國內棉花去庫存程度更甚,其中的重點在于農業(yè)供給側改革下的國儲棉輪儲去庫存。自2016年大規(guī)模拋儲以來,國儲棉庫存已從1114萬噸左右下降到近期的390萬噸,庫存下降65%,即接近三分之二的國儲棉得到了有效的消化。后期隨著拋儲的持續(xù),國儲棉庫存將進一步下降。
根據(jù)目前的預計,到了今年拋儲結束后,國儲棉數(shù)量將降至250萬~300萬噸左右,接近國內3個月的棉花消費量,達到了安全庫存的邊界。預計進入2019年之后,國儲棉將不再進行凈投放,而將以輪入為主。相應的,為了滿足產需缺口,我國將從全球增加棉花進口量。
前段時間國家發(fā)改委增加80萬噸滑準稅配額政策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所實施的。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來看,未來我國通過進口300萬噸棉花補充國內缺口將有望成為常態(tài)。而本認為未來會填補我國用棉缺口的美棉,卻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而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6月16日,國務院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%關稅,其中農產品等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執(zhí)行,包含未梳的棉花和棉短絨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中國2017年進口棉花115萬噸,其中50.53萬噸來自于美國,占比達44%。此消息一出,棉花市場價格隨即發(fā)生了動蕩。隨著貿易戰(zhàn)加劇,棉花價格體系也將出現(xiàn)變化。
最明顯的是關稅對進口棉的直接影響,在提高關稅后,配額內進口美棉的稅率將從1%升至26%,對應的進口成本將直接提高3500元/噸以上。因此,關稅對棉花進口成本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。這種情況下,進口美棉顯然不劃算,因此不少紡企與貿易商把目光轉移到了印度棉身上。
據(jù)印度棉花協(xié)會透露,印度已同中國簽訂了50萬包新棉出口訂單,這種提前鎖定貨源的做法非常罕見。印度某棉花出口商也透露道,近期公司接到許多來自中國對下年度印度棉的詢價,6月初已經和中國簽訂了今年11~12月裝運的棉花出口訂單。還有一些國際棉商、印度出口企業(yè)反映,隨著中美貿易爭端升級,印度棉出口駛上“快車道”,受中國增發(fā)棉花進口配額的利好,目前中國棉花進口商對國際市場高質量的棉花采購興趣濃厚,尤其是高品質S-6、MCU5、J34受到部分中國大中型紡企關注和青睞。
印度棉花協(xié)會、投資機構、涉棉企業(yè)認為,受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的影響,中國棉花進口將被迫尋找其他品種代替美棉,印度棉花出口訂單將會激增,2018/2019年度印度對中國的棉花出口量可能猛增至500萬包,約為85萬噸,較2017/2018年度翻五倍。在中國加征美棉進口關稅的前提下,印度棉將有機會在中國占據(jù)更大的市場份額,成為中國紡企、貿易商補充棉花資源的不二之選。
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分析,激發(fā)印度棉短期大賣的原因除了中美貿易戰(zhàn)“箭在弦上”外,還有以下三點:其一,6月14日我國政府增發(fā)了80萬噸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,全部為非國營貿易配額,企業(yè)對外棉進口的主動權、決定權有所提高;其二,5月中旬~6月中旬,ICE棉花期貨引領美棉、澳棉、巴西棉、非洲棉等現(xiàn)貨價格大漲上漲,印度棉的性價比優(yōu)勢比較突出;數(shù)據(jù)顯示,7月2日,進口棉報價小幅上漲,其中,美國E/MOT棉的提貨價為15436.87元/噸,澳棉提貨價為16651.77元/噸,印度棉的提貨價為14769.31元/噸。其三,近期印度盧比大幅貶值,我國企業(yè)進口成本下滑;再加上印度棉相對于美棉、澳棉、非州棉等具有運輸距離短、運費低、交貨快優(yōu)勢,因此對中國出口呈現(xiàn)短暫“井噴”趨勢。